一、制定背景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強省建設,著力構建“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政發〔2018〕43號,以下簡稱“科技新政”)。
二、總體考慮
針對當前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根據中央最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科技創新工作的決策部署,謀劃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舉措和目標任務,以創新驅動“兩個高水平”建設。一是對標先進。對標沿海發達省份,科學設定未來五年創新強省建設的總體目標,并列入“科技新政”“五倍增、五提高”的目標任務,作為對市縣科技工作考核評價的預期指標。二是突出新字。按照“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要求,謀劃提出具有比較優勢且切實可行的支持措施,形成全面加快科技創新組合拳。三是強化聯動。強調各地各部門聯動,共同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形成創新主體高效協同、創新要素順暢流動、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的創新創業生態圈。四是力求實效。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按照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融合要求,破除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
三、主要內容
“科技新政”主要內容由總體要求、政策舉措和保障措施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強省工作導向,精準高效實施撬動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新政,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創新生態圈為基礎的全面創新,加快打造“互聯網+”和生命健康兩大世界科技創新高地。
第二部分:政策舉措。從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強化區域協同創新、打造高能級創新載體、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等六個方面提出50條政策舉措,形成全面加快科技創新的組合拳。
第三部分:保障措施。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協同、完善指標體系、嚴格考核督查等4條措施。
總體看,“科技新政”的特色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打造兩大創新高地,高舉創新強省建設“大旗幟”。提出三個層次的總體目標:第一層次為我省科技創新工作總目標。重點打造兩大科技創新高地,即以城市大腦為標志的“互聯網+” 世界科技創新高地、以創新藥物研發與精準醫療為標志的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第二層次為支撐總目標的標志性成果。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建成10個高能級創新平臺,取得100項標志性科技成果,培育100家創新型領軍企業,形成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圈,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第三層次為支撐總目標的主要科技創新指標。對標沿海發達省市,提出未來5年主要科技創新指標實現“五倍增、五提高”。
(二)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實施科技創新“大項目”。圍繞打造兩大科技創新高地,布局支撐新經濟快速發展的創新鏈。一是加強前沿基礎研究。實施5個以上重大基礎研究專項,推動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設立數字經濟聯合基金,在人工智能、精準醫療、先進制造等方向實現原創成果重大突破。二是實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工程。緊扣產業需求,組織15個以上重大科技專項,研發一批核心技術和戰略創新產品。啟動數字經濟、生命健康2個重大科技專項。三是建設數字科技創新中心和生物醫藥研發中心。推進“城市大腦”在城市治理中的全面應用。開展細胞治療技術創新發展試點,支持智能汽車、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先行先試。支持杭州建設國際金融科技中心。爭取工業互聯網、新藥創制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打造國家數字經濟示范省和醫藥強省。
(三)聚焦區域協同創新,謀劃高新技術產業“大布局”。以“兩區三廊”為重點,以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為引領,統籌杭州灣四新區、高新區、特色小鎮、市縣鄉村,明確各區域創新發展定位,努力打造環杭州灣高新技術產業帶,主動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圈。一是高水平建設兩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支持杭州國家自創區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中心;明確寧波建設國際一流的新材料和智能制造創新中心,溫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命健康創新中心和智能裝備基地,支持寧波溫州國家自創區輻射帶動臺州、舟山,共同打造全國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二是加快三條科創大走廊建設。全力打造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建設成為國家級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重大科研基礎設施集群區;加快G60科創走廊建設,打造高新產業集聚帶和協同創新示范帶,推進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加快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建設,打造全球新材料與制造領域一流產業技術創新基地。三是推進市縣鄉村創新發展。持續推廣縣域創新發展的新昌經驗和打造一流高新區的濱江經驗,支持研發和人才“飛地”發展。做大做強高新區,建設高新技術特色小鎮。實施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快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四)聚焦高端創新資源集聚,建設科技創新“大平臺”。一是加快建設國際頂級科研平臺。加快之江實驗室建設與發展,爭創國家實驗室,省財政安排100億元給予支持。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打造世界頂級科研機構,組建國家數據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大科學裝置及試驗基礎設施,5年內力爭建成2個以上大科學裝置。二是提升重點高??萍紕撔履芰ΑVС终憬髮W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支持西湖大學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生命科學等研究中心。實施高校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為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新經濟新產業發展提供科技與人才支撐。三是引進和培育高端創新載體。深入實施引進大院名校共建創新載體戰略,支持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建設成為具有先進水平的新型創新載體。加快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到2022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達到40家左右。
(五)聚焦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大主體”。一是加快培育科技型企業。大力推進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趕超工程,重視發揮民營高技術企業在創新方面的優勢和作用,重點支持100家骨干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創新型領軍企業。二是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研發機構、發明專利全覆蓋,推進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擴面提質。建設100家海外研發中心和海外創新孵化中心。三是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主體作用,每年推動2000個授權發明專利產業化。支持軟投入達到3000萬元的項目優先申報省重大產業項目。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激勵企業創新的普惠政策,爭取國家在我省開展相關政策試點。深化科技創新券制度,減輕中小微企業創新成本。四是支持企業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制訂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產品推薦目錄。實施專利和標準國際化戰略,省財政給予每件PCT國際專利申請不超過1萬元的申請費用補助。
(六)聚焦激活全社會創新活力,深化科技體制“大改革”。一是推進科研管理改革。深化“三評”改革, 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改革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從過程管理向效果管理轉變。優化科研管理,推行首席專家負責制,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自主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減少繁文縟節。深化科研院所分類改革,開展省屬科研院所中長期績效評價改革試點。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探索賦予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對完成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可給予70%以上的權屬獎勵。完善高校院所科研評價體系,到位經費達到一定規模的橫向項目視同省級科技計劃體系項目。三是完善科技獎勵和科研誠信制度。修訂科技獎勵辦法,實行提名制,提高科技獎勵標準。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對學術不端行為實行零容忍。
(七)聚焦創新要素優化配置,打造十聯動創新創業“大生態”。一是闡述“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聯動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實質內涵。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統籌各界力量、整合各種要素、融合各類鏈條,明確打造創新創業群體理想棲息地和價值實現地的目標定位。二是打造具有特色的十聯動創新聯合體。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支持龍頭企業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力量,建立創新聯合體”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有關部署,到2022年,建成300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實現塊狀經濟和產業集群全覆蓋,省財政5年投入30億元以上。三是推廣校地合作模式。推廣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北斗七星”“一園一院一基金”等校地合作模式和“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等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全面深化產教融合。四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和浙江科技大市場建設,推廣德清等特色鮮明地區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爭取建立國家級軍民融合協同創新平臺。五是堅持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政府基金有機結合構建科創金融體系。到 2022年,全省創業投資規模達到2000億元左右,浙江成為國內領先的創業投資集聚地。六是加快創新人才梯度化引進和培育。大力引進培育國際頂尖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到2022年新引進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100個以上,新遴選5000名青年科技人員給予省自然科學基金啟動研究項目支持。七是加快形成覆蓋創新創業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到2022年,引育100家擁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務機構。八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和服務。加快建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立查處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快速反應機制,優化電商等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爭取設立杭州知識產權法院。九是營造創新創業最美環境。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牽引,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企業數字化運營和社會數字化治理,倡導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加快詩畫浙江大花園建設,為創新創業提供最佳營商環境、文化環境和自然環境。
(八)完善政府投入機制,撬動全社會研發“大投入”。沒有高強度的創新投入,就不可能成為創新強省。“科技新政”突出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省市縣聯動,大力度引導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實現財政科技投入、全社會研發投入大幅增長。一是把科技投入列為公共財政的支出重點。實施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行動計劃,在基礎研究(之江實驗室)、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高新技術企業與產業培育、創新載體建設、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大財政投入力度,5年內省財政安排600億元左右,市縣財政聯動投入600億元左右,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金投入2900億左右。二是實行“一票否優”責任制。明確提出將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作為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主要指標,對年度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和財政科技投入增幅雙下降的市縣,在考核時“一票否優”,激勵市縣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三是撬動全社會研發大投入。按照我省“十三五”時期經濟潛在增長率7.5%左右的預測和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比達到3%的目標,預計到2022年全社會R&D支出達到2229.6億元,2018-2022年五年累計達到9000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