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 > 浙江新聞 > 專題聚焦 > 壯麗70年
2019-07-02 15:39:23 來源:浙江在線 記者 甘居鵬
浙江在線7月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甘居鵬)從杭鋼南苑的住處到半山望宸閣,步行只要半小時,48歲的范里洪只要閑下來,就會到這里轉轉。從這里向西北,可以俯瞰杭鋼半山鋼鐵基地,他曾工作了23年的地方。
范里洪見證過這座“十里鋼城”的榮耀:年產能400萬噸,自建廠以來累計生產鐵4903萬噸、鋼6265萬噸、鋼材6136萬噸,擁有近3萬名在職和離退休人員,關聯人員多達10萬人。
從1957年建廠到2015年半山鋼鐵基地關停,杭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杭鋼)在中國經濟轉型和國企改革中經歷了長時間陣痛,包括范里洪在內的1.2萬人面臨著分流安置。當范里洪親手把高爐的爐皮割開,看到爐子停止生產的時候,心里難過得就像離開了自己養大的孩子。
這是對一個時代的告別,也是對下一個時代的展望。轉型后的新杭鋼,成為全國去產能典型,而半山鋼鐵基地正在迎來新生,杭鋼人的夢想仍在延續。
兩代人的“鋼鐵夢”
范里洪有夢想,也為此有過抉擇、放棄和堅持。
45歲以前,范里洪的夢想是一直在杭鋼干到退休。1958年,杭鋼半山基地落成的第二年,范里洪的父親范成松從嘉善來到杭州,成了一名維修工,是第一代杭鋼人。在那個人人尊崇“工人階級老大哥”的年代,范里洪受到了父親的影響,下定決心也要成為其中一員。
1992年,21歲的范里洪進杭鋼當學徒。從此,兩代人的命運與杭鋼緊緊拴在了一起。和許多杭鋼子弟一樣,范里洪在這里成長,戀愛,結婚,生子,并且在杭鋼夜校讀完了高中、中專、大專。
在杭鋼煉鐵廠機修車間鉚焊組干了23年,范里洪從一個新手成長為行家里手,獲得過無數榮譽:浙江省職業技能帶頭人、浙江省藍領工人最高獎“金錘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45歲以后,范里洪的夢想是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工人。他來到了紹興,成了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杭鋼集團公司下屬單位)的一名實訓教師,并成立了“范里洪技能大師工作室”。
6月,大部分學生已經放假離校,范里洪則加緊了理論學習。“實訓與理論不同,并且課程與汽修相關,機器也更智能化了,對我來說是一次很大的轉型。”
乍看之下,范里洪的辦公室與其他老師的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在角落里多了兩身灰色厚帆布工作服,上面布滿了小洞。
電焊實訓室就在辦公室隔壁。每當穿上工作服,戴上防護面罩,電焊火光四濺,空氣里飄過一股灼燒的味道,范里洪說就像回到了車間一樣。
“一種很熟悉的感覺,我沒有離開這個行業。”在范里洪看來,“以鋼鐵意志做人、建業、報國”的杭鋼精神從未消逝。
在學校,范里洪收獲了一批忠實的學生粉絲。“以前面對的是工廠和機器,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學生,不是一成不變了。一個人的技術是有限的,把學生培養出來,更有意義。”
多元化轉型之路
與范里洪當老師不同,50歲的祝志勝在2015年年底前往寧波鋼鐵有限公司(杭州鋼鐵集團公司下屬單位),延續了“鋼鐵夢”。
如今每到周五,祝志勝回到杭州與家人團聚,而周日再去寧波上班。
2018年12月的一天,祝志勝專程從寧波趕回杭州,參觀浙江省檔案館的《百面杭鋼》攝影作品展。
在一幅黑白照片前,祝志勝的眼眶刷的一下紅了。照片中的杭鋼轉爐煉鋼廠車間,已空無一人,地上車轍印仍清晰可見,仿佛述說著老杭鋼60多年的往事。
這是改變了祝志勝一生命運的地方,他在半山基地工作了整整24年。1991年,祝志勝從浙江武義通過招工進入杭鋼。在這里,他完成了從一個農民到一個工人的轉變,也曾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在半山基地,祝志勝練就了一手“絕活”,根據火焰顏色、爐膛亮暗以及炭的收縮情況,就能判斷出爐內鋼水溫度高低,及時作出調整,被稱為“祝志勝提高轉爐鋼水收得率操作法”。
2017年,寧鋼以祝志勝為首,集結了一個擁有23名工程師成員的“智囊團”,成立“祝志勝勞模創新工作室”,專門攻克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如今,在煉鋼之路上,祝志勝帶領著團隊,不斷迸發著創新火花。
在祝志勝去寧波工作幾乎同一時間,轉爐煉鋼廠工藝技術員黃敏從12種分流安置方案中選擇了“自主創業”,帶著十幾個人接手了杭鋼南苑社區老年食堂,取名“杭鋼味道”。
除了食堂,他的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還推出了家政服務,為老人提供保潔、洗衣、出行的上門服務。如今,公司逐步走上了正軌。
在此之前,黃敏每天的工作是在爐前拿合金、測溫、取樣,一干就是七年。從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畢業的他,選擇陌生的養老產業,完成了自己的轉型。
黃敏相信,不僅是個人轉型,新杭鋼也會越走越好,不局限于鋼鐵產業,而是向更多方面去擴展。
從“煉鐵成鋼”到“煉數成金”
范里洪和工友們曾日夜守護的高爐,在2016年6月被定向爆破,如今再登上半山,高爐已不可見,但還能看到煙囪和水塔。
煙囪和水塔位于杭鋼廠區原紫金棒材廠,在這里,浙江省單體最大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一期——杭鋼云計算數據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全部建成后,這里將打造成為服務各級政府、各個行業以及各類互聯網企業的大數據產業園,成為服務浙江乃至全國的數據存儲中心、容災中心和處理中心。
從“煉鐵成鋼”到“煉數成金”,破立之間,杭鋼在轉型升級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從2016年5月開始籌備、2018年1月開工建設,到2018年年底全部竣工,再到開門迎客,杭州杭鋼云計算數據中心有限公司運行部部長童健見證了杭鋼半山鋼鐵基地的“涅槃重生”。
“我們保留了煙囪、水塔、鐵軌這些工業元素,保留了原有廠房、鋼構架柱結構,在原廠房里再造數據機房,也是杭鋼精神的一種延續。”童健介紹說,杭鋼云計算數據中心共分為三期,規劃超過1萬個機柜規模,裝載約12萬臺服務器,采用高效節能的綠色制冷系統、綠色電源系統。
童健的辦公室位于項目一期,這兒已建成的1640多個機柜早已銷售一空。“很多互聯網公司把服務器放在這里,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客戶的服務器、數據的絕對安全,這也是運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幾乎每個工作日,童健都要花一個多小時,對數據機房的基礎設施、運行工況進行檢查,以確保數據中心安全、可靠、經濟運行。除此之外,他還負責運維人員技能培訓、運維體系的優化和完善以及參與二期的建設等工作。“與原先在動力公司的工作相比,現在是直接面對客戶,一旦中斷服務造成數據丟失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嚴重的社會影響,因此現在的工作要求更高、壓力更大。”童健說。
在杭鋼,“轉型升級”成了近幾年最熱門的詞匯。
“杭鋼有著廠房、能源、人才的資源優勢,有近用戶、近產業鏈、近人才的區位優勢,還有多年積累和沉淀的產業經驗、杭鋼精神,我們對數據中心的建設和數據產業的前景充滿信心,杭鋼的明天會更好。”說這話的時候,童健望向窗外高聳的煙囪。在那里,杭鋼云計算數據中心二期工程的4100多個機柜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
不遠處,杭鋼智谷數字經濟特色小鎮、國際創新中心都已列入規劃藍圖中。新杭鋼,新半山,將以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標簽:杭鋼;去產能;轉型 編輯:沈正璽